2025年山东出土文物保护技术研修班讲座纪要(四)

《考古现场有机质文物提取和保护》

《文物保护与修复——以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为例》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  方北松

8月28日上午由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方北松带来《考古现场有机质文物提取和保护》、《文物保护与修复——以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为例》的专题讲座。

讲座上半场,方主任围绕《考古现场有机质文物的提取和保护》展开,指出文物现场保护信息资料的提取对后续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他结合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参与过的考古现场有机质文物保护案例,将现场保护信息资料归纳为埋藏环境、文物本体、现场保存环境三个部分,并讲解了有机质文物现场提取、临时保护及后期修复过程中的主要方法、技术路线和注意事项,强调系统、科学的措施对有机质文物现场保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文物保存环境的取样分析,这些环境信息是评估文物保存现状与制定科学保护方案的重要依据。

随后,以亲身设计参与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出土有机质文物现场提取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作为示范,结合天津北辰张湾沉船的现场保护等典型案例,深入阐述有机质文物现场提取、临时存放与运输等技术要点。

讲座下半场,方主任结合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持参与的江西玉山漆碗修复、湖北荆州凤凰地简牍脱色脱水、湖南里耶秦简提取脱水及山西大河口漆豆复原等一系列典型实例,深入解析了饱水竹木漆器的保护修复全过程,全面介绍了漆器复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学员通过这些案例,对竹木漆器脱水定形、残片拼对与复原等关键技术环节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课程结束后,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学员们畅所欲言,纷纷结合自身实践中的困惑与课程要点,向方主任求教。方主任一一给予解答,双方在积极的思维碰撞中深化了认识。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脆弱有机质文物遗存提取实践》

山东大学 文化遗产研究院  乔成全

8月28日下午,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乔成全带来《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脆弱有机质文物遗存提取实践》的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乔老师首先介绍了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重要发现与学术价值,该遗址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不仅是城市考古与港口考古的重大突破,也为温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城市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结合古沉船、木质船锚、竹篾及疑似渔网等脆弱遗存的现场位置与保存状况,说明其特殊埋藏位置和现场复杂环境为提取与保护带来巨大挑战,并引用“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的保存俗语,进一步阐释了有机质文物保存的关键在于控制微生物活动。

讲座中乔老师结合学术界前沿保护理念与技术进展,通过现场照片与工作视频等材料,系统讲解了针对脆弱有机质文物的提取与打包策略,详细介绍了淤泥清洗、竹篾、渔网提取加固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保护试剂和工作步骤。他强调,在实践操作中需根据遗存实际状态与保存环境,科学选择保护材料与方法,以确保文物提取的安全性与后续研究的可持续性。通过这些真实、多元的案例,使学员们得以直观理解保护工作的复杂性与科学性,体现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鲜明教育特色。

讲座最后,学员们围绕有机质文物保护材料的筛选原则、实际应用及操作注意事项等问题踊跃提问、广泛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前沿保护技术的理解,有效促进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出土纺织品的保护与研究——以临淄出土纺织品实物与痕迹为例》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李程浩

讲座的第二场,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馆员李程浩带来《出土纺织品的保护与研究——以临淄出土纺织品实物与痕迹为例》的专题讲座。

李主任首先结合文献与山东地区发现的纺织品实物及痕迹,向学员们阐述了古代北方纺织业的发展概况与考古实证。随后,他以临淄大夫观M1出土纺织品保护修复项目为例,系统介绍了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的基本流程与步骤,包括信息提取、病害统计与科技分析评估,进而制定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他重点说明如何依据科技分析结果对纺织品现状进行评估,并依次展开整体除尘、分组提取、清洗、平整及保护修复等操作。最后,李主任向学员展示了修复整理后的成果,包括识别出棉袍、被衾、组带、纺织品面料和系绳等具体物件,所涉及的绢、纱、锦、缣和刺绣等纺织品种类。

随后,李主任就矿化纺织品的研究与保护情况进行了阐述,以临淄徐家庄南墓地等遗址出土铜鼎、兵器、铜镜器物表面黏附的矿化纺织品痕迹分析为例,指出此类遗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功能属性(如装饰或包裹用途)、品种分类及材质鉴定(如棉、麻、蚕丝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纺织工艺特征,如经纬密度、染料类型(植物性与矿物性)及纹饰风格,与长沙楚墓出土纺织品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探讨齐国纺织业的发展水平。并结合自身实践和学术研究动态,指出当前北方地区纺织品文物保护与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对矿化纺织品痕迹的关注尚有不足。未来应加强对纺织品文物的纹饰风格、消费人群与功能作用等方面的探讨,并将这些研究融入考古学背景中加以解读。

课后学员们就矿化纺织品的取样方法、分析技术要点以及如何对黏连纺织品进行加固提取等实际操作问题,与李主任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员们不仅学习了竹木漆器及纺织品文物保护的技术方法,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系统性的文物保护思维,加深了对现场提取到实验室修复各阶段技术衔接重要性的理解,为今后开展有机质文物保护实践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