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出土文物保护技术研修班讲座纪要(二)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概述与实例解析》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  徐军平

8月26日上午,由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徐军平带来题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概述与实例解析》的专题讲座。

讲座上半场徐主任以当前文物保护实践为切入点,强调出土文物的现场保护是文物保护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决定文物能否保留全部历史信息的关键。他从不同材质文物的特性出发,深入剖析了文物材料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明确指出文物保护的核心问题在于对出土环境骤变的管控。围绕现场保护的定义、目标及操作准则展开说明,结合现阶段实际操作情况,详细阐述了包括前期环境调查、保护预案制定、临时实验室搭建、文物现场提取、临时稳定处理及包装运输等环节在内的全流程保护内容,为学员们建立起系统而清晰的现场保护框架。

随后徐主任针对文物的不同材质、形态与保存状况,从实际需求出发,重点讲解了各类文物在拿放、临时加固、包裹与提取等操作中的基本原则、常用技术方法及应用材料,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为学员提供了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现场保护指导。

讲座下半场徐主任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通过淄川清代壁画墓和章丘西河遗址石灶及脆弱陶器提取等案例,生动详实地解析了各类文物保护技术的具体应用。这些实例不仅展示了理论如何指导实践,也体现了现场保护人员面对复杂条件时的技术应对策略,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实战参考。

课程结束后,学员们从就保护材料、壁画提取及墓葬整体提取保存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大家踊跃提问,徐主任也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给予了详尽且富有启发性的解答。

《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实践与思考》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  蔡友振

8月26日下午,由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与鉴定中心无机质文物保护部主任、研究员蔡友振带来题为《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讲座。

首先,蔡主任从文物的定义出发,阐述了目前文物保护的主要任务,结合陶器、书画、青铜器修复等具体案例,向学员们讲述传统修复理念与现代修复理念的碰撞与融合,表明现代文物保护原则应结合传统理念,将真实性、最小干预和完整性等原则融合起来,进而强调文物价值最大化的保留,已经成为衡量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成效的关键标准。

其次,蔡主任根据山东省文物保护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系统介绍了现阶段省内文物保护项目实施的基本流程,涵盖项目立项、方案编制、资金申报、项目实施、结项验收等多个环节。在此基础上,他以定陶汉墓出土文字砖的保护项目为例,全面展现了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信息提取、病害评估、文字记录、修复技术、科学研究和实践反思等一系列关键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使学员们对理论流程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衔接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最后,蔡主任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对当前可移动保护修复工作进行了反思,他强调要将科学研究理念贯穿文物保护全过程,并指出未来文物保护工作应从规划设计、价值挖掘、技术创新、多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深入开展。

在讲座最后答疑环节,师生之间围绕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就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申报、结项验收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情交流和讨论。      

培训期间,学员们全程专注听讲、认真记录。师生之间思维碰撞、彼此启发,双方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融对话,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达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