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顺利举行 全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出炉
2019年5月11日-12日,2018年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暨省第五届考古学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在济南举行,2018年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出炉。
本次汇报会受山东省文物局委托,由山东省考古学会负责组织召开,省考古研究院、省水下考古中心以及济南、烟台、青岛、日照、菏泽、临沂、德州、泰安等地市文物考古机构受邀参加会议,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参会,此外会议还邀请山东商报和齐鲁电视台等媒体进行现场报道。
开幕式由山东省考古学会孙波秘书长主持。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周晓波首先就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奋战在一线的考古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从加强考古管理工作、主动性考古工作成果显著、基本建设工程文物工作规范开展、考古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以及考古成果转化工作等五个方面对2018年的考古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2018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组建,为顺应新形势和新环境的变化,解决当前考古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继续做好2019年考古工作,周晓波巡视员提出要提高考古工作重要性认识、明确山东考古定位、严格考古工作组织、增强考古工作课题意识及创新理念、积极开展公众考古等要求。
周晓波巡视员发表讲话
山东省考古学会理事长郑同修先生肯定了全省田野考古汇报这种会议形式,鼓励各单位年底进行田野工作汇报总结。希望本次田野汇报会能够展示过去一年山东的考古成果;为全省搭建学术平台,增进学术交流;让考古成果面向社会,走向大众,宣传考古工作。同时他也提出山东的考古工作者应该与老一辈以及其他省市比较田野水平和学术水平鼓励找出不足;还提出了用最小的发掘面积解决更多的学术问题,例举了几处较好的考古工作范例,鼓励大家带着课题意识进行考古工作,改进考古报告格式,向大众宣传,让考古学走向大众等观点。
郑同修理事长发表讲话
本次会议共有22项考古发掘和勘探项目参与汇报。包括20个发掘项目,2个调查项目。时代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项目跨越13个地市。本次汇报会是对山东省2018年考古成果的集中展示,最显著的特点是重要发现多,几乎涵盖各个考古时间段,会议的顺利举行必将有效推动我省田野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向更规范、更科学、更高水平发展,促进我省考古事业迈向更高台阶。
闭幕式由刘延常研究员主持,于海广教授、栾丰实教授、王永波研究员以及王守功处长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分别从山东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的历史回望今日的田野考古工作体现的特点,山东考古学界理论的研究,具体实践能力的加强,山东考古学发展的感想以及山东的管理工作继续加强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发言。
于海广教授
栾丰实教授
王永波研究员
王守功处长
会议期间,经过省内各考古资质单位的积极申报及考古学会的严格初审,最终由省内考古专家投票评审出“2018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郑同修理事长宣布获奖项目,由评委对获奖项目进行颁奖。
颁奖仪式
2018年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滕州西孟庄龙山文化聚落
日照两城镇遗址
菏泽青邱堌堆遗址
枣庄山亭海子遗址
青岛平度八里庄汉墓
滕州西孟庄遗址位于滕州市界河镇西孟庄南120米处,为配合枣菏高速公路的建设,2018-2019年上半年对其进行发掘,发掘面积共计2500平方米。此次发掘揭露出一处保存较完整、结构较清晰的龙山文化早中期聚落。
共发现围墙基槽2圈,环沟1处和房址多座。内圈围墙基槽平面呈圆形,直径约36m,面积约1300平方米,基槽内发现有两排规律分布的柱坑,门道有两处,分别位于正南和西南处。围墙以内为大量房址,房址多为方形地面式建筑,有单间和连间之分,房址间叠压打破关系较多,可见应经过多次修整重建过程。内圈围墙以外围绕有一圈环沟,环沟内堆积较平、较浅,形状略不规则。环沟以下另叠压有一圈围墙基槽,形状略呈方形,面积约2500平方米,暂未发现门道,内外圈围墙之间也有较多房址分布。
西孟庄遗址是目前国内首次发现的结构较清晰、保存较完整的龙山文化聚落,它的发现对认识龙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和基层聚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遗址分布范围
西孟庄遗址聚落结构
单间式房址
连间式房址
出土遗物
日照两城镇遗址
两城镇遗址位于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两城街道,遗址面积约80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主体为龙山文化,有部分商周及汉代遗存。
本次发掘面积共计1000平方米,发现房址31座,墓葬18座,灰沟14条,灰坑387个,出土可复原陶石器上千件。其中,房址全部属于龙山文化时期,有仅剩柱洞的房子、挖基槽立柱的房子和平地立墙的房子三种形式。平地立墙的房子发现最多,平面形状多为圆形和方形,墙体建筑形式有夯筑和土坯垒砌两种。
墓葬形制均为土坑竖穴,时代有龙山文化时期、周代和清代。龙山文化时期墓葬10座,多位于房前屋后,人骨多保存不好;从保存较好的人骨来看,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未见棺椁和随葬品。灰坑多位于房址之间,有的出土大量可复原的破碎陶器,或是具有某种特殊用途。
东发掘区航拍图
西发掘区航拍图
夯土墙房址
龙山文化墓葬
龙山文化灰坑
出土遗物
菏泽青邱堌堆遗址
菏泽青邱堌堆遗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高新区马岭岗镇寺西范村,发掘面积1000 平米。发掘中揭露了一处汉代墓地,或为冤句故城居民之墓地。遗址东北边缘为汉代墓地,打破关系较复杂,延续时间较长。发现了汉代中小型墓葬的地上封土,并揭露出其夯筑结构。
此外,发掘中发现了一批商周祭祀坑、窖穴和水井。祭祀坑年代为晚商,用牲包括马、牛、猪、狗和人,还发现明确的斩首痕迹。发掘出一处龙山文化居住区,现存土坯墙房址 9 座,呈圆形或圆角方形。布局紧密有序,户外活动空间有垫土行为。
此次发掘发现了年代序列完整的堌堆切片,也是菏泽184处堌堆遗址当中,唯一自龙山文化至清代中期年代序列完整揭露的遗址。
遗址航拍图
汉代墓葬封土剖面三维图
商代斩首的躯干和头颅
商代斩首的躯干和头颅
龙山文化土坯墙
枣庄山亭海子遗址
海子遗址于2015年12月在庄里水库大坝附近考古调查时发现。遗址位于山亭区山城街道海子东村东北部,西边缘紧靠村庄,南邻海子东村至东江村的一条乡间公路,东至薛河西堤断崖。遗址地面可采集到汉代泥质灰陶罐口沿、罐底、盆、筒瓦、板瓦等残片,多数陶片上饰有绳纹。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7年和2018年对遗址进行了两期发掘。发掘中共发现并清理汉代沟2条、房址2座、地穴式建筑遗迹9座、水井3座、道路2条、窄基槽4条、灶2个、灰坑118座、墓葬2座,唐代沟1条、灶4个、灰坑82座、墓葬7座及清代墓葬4座。最主要的收获为发现一处信息保存相对丰富的汉代基层聚落。
综合现有发掘成果,考古人员认为海子遗址存在一处汉代基层聚落,其规模可能对应汉代行政单位的“里”。聚落边缘有界沟,聚落内除供人居住的房屋外,还有供养殖的畜圈,可能还有贮存单位和小面积的农业用地。发现的半地穴石砌建筑形制及功用都较独特,极少见于同时期其他遗址,可为汉代建筑形制、生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材料。
遗址航拍
汉代沟(中段)
汉代溷厕HC2
汉代溷厕HC5
青岛平度八里庄汉墓
八里庄汉墓位于青岛市平度市古岘镇八里庄村北的两处领地上。两处岭地相距约800米,“小光顶”位于东侧岭地 “野埠”位于西侧岭地。2018年6月,为配合潍莱高铁工程建设,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平度市博物馆,对工程所涉及的墓葬分布区域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历时7个月,共发掘清理5座封土、15座墓葬和1座陪葬坑,另清理一处瓦片堆积和一处夯土墙基。
小光顶区域发掘中出土70余件文物,主要有陶器(包括彩绘陶器)、铁器、青铜器、漆器等。值得一提的是,彩绘陶器集中出现在陪葬坑内,在部分马俑上有骑马俑或身旁有牵马俑,组成人马出行的阵列。除了有牵马俑之外,还有较多侍俑,大者高约40厘米。陶俑均施彩绘,颜色以红白为主,色彩层次分明,人俑的面部五官、发型、服饰清晰可见,马俑也施彩绘以摹马身细节。此次出行俑陪葬坑的发现系胶东半岛首次,对研究当地汉代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野埠区域出土文物共计100余件(套),主要有陶器、铁器、铜器、玉器等。
八里庄墓葬的发掘是西汉胶东国墓葬区域的首次科学发掘,此次发掘对研究西汉胶东国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封土及墓葬形制,为研究汉代胶东区域的丧葬制度、社会制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出土的铜器、玉器和陶俑等精美文物,对研究汉代胶东国区域的手工业、物质文化提供弥足珍贵实物资料。
发掘现场
发掘前封土
M1出土陶豆及K2陪葬坑出土陶俑
陪葬坑及陶俑
野埠M13出土随葬品